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三季度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上证综指单三季度下跌11.01%,创业板指数下跌18.56%。三季度市场运行逻辑主要围绕国内经济疫后修复动能趋弱和海外流动性收紧展开。具体来看:7月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稳增长的力度有所放缓,同时地产风波出现,市场对经济修复的预期回落,前期反弹的社服、食品饮料、建材等与经济修复密切关联的板块率先回调。8月在国内降息、各地房地产政策边际宽松的环境下,经济修复预期有所恢复,且伴随着中报盈利的落地,风格开始逐步回归均衡。直至9月上旬,市场风险偏好再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美国通胀粘性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下,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投资者担忧国内货币政策可能会受到海外收紧的掣肘;另一方面,在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的背景下,投资者对远期经济较为悲观。
三季度新思路产品维持中性偏高的仓位,并且我们也做了一部分持仓结构的调整。我们增配了部分地产股,消费股等品种,围绕电力股做了波段操作。
我们认为现阶段市场主要处于海外央行激进紧缩、国内稳增长政策和效果不及预期的困扰之中。而海外通胀短期内居高不下、国内政策前景不明使得这两个宏观因子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8月中旬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股市都有比较明显的调整,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通胀回落较慢、尤其是核心通胀同比继续上行,美联储坚定鹰派立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美联储加息速度、基准利率目标值、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都是40-50年一见的水平,在最近的20年找不到可对比时间。美国能否在短期内遏制住劳动力薪资水平的持续上升、遏制住通胀的不确定性极高;即使成功遏制,当前美国通胀距离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美联储在11月和12月议息会议上仍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加息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流动性收紧,并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保持高利率,这将显著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因此,虽然我们观察到市场情绪指标、估值指数等都已经接近历史底部,但拐点何时到来仍需等待。
国内方面,短期国内经济和盈利周期仍在磨底,疫情反复、地产下行、工业高库存等因素均限制了经济的复苏弹性。但我们认为在出口和制造业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内需发力的必要性凸显,稳增长政策依然非常值得期待。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货币和信贷供给持续宽松,财政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积极发力,我们认为,未来稳增长政策或将是多措并举,兼顾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调结构,包括房地产销售刺激、大众消费刺激、汽车消费刺激、新老基建发力等等均可能陆续出台。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最可能发生的情形是中国经济企稳和海外经济衰退周期的共振。一方面,对于中国而言,经济企稳需要充足的流动性,需要一些政策的刺激和时间来修复;另一方面,对于美国而言,美联储对于通胀的判断一直过于滞后,我们认为在货币政策激进紧缩之下,通胀必然会缓解,衰退会由隐忧变为现实,届时,海外货币政策将转为宽松,全球流动性也会随之逆转。如果看得比较长的话,比如一年以上的维度,我们有很大的信心判断目前点位是市场的低位区域。但是从短期角度,我们依然要观察后续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和落地效果;同时需要关注全球经济的脆弱环节、如欧洲是否出现风险事件。
目前,我们只能在少数行业如新能源(风光储)、电动车、军工、科技自主可控等细分方向看到比较旺盛的需求和景气度。经过三季度的调整后,这些板块目前许多环节已经估值合理甚至低估。除了这些方向外,我们也会沿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方向进行布局。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2.704元,累计净值为2.704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5.3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