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季度,全球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重,导致全球央行被动加大流动性投放,全球股市表现依然强势,A股市场也震荡向上,继续领跑全球市场。本季度,基金重仓股表现强势,沪深300、中小板指分别上涨13.6%、10.07%,而创业板指表现较强,上涨15.2%。
本基金是行业型基金,主要定位于投资电子信息产业,仓位处于基金合同规定仓位限制中的高仓位(85%-95%)。
我们的组合相对新颖,较少大家耳熟能详的个股,其实并不是我们刻意追求差异化。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过去低估了中国地产周期的韧性;另一方面是我们低估了传统核心资产价值重估的烈度和时间长度。这两方面因素让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尽管我们业绩还能持续跑赢市场,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去几年投资企业的成长早中期是比较困难,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地雷阵。这一路经历了不少挫折,我们一直在反思中进步,努力降低犯错率。随着连续两年的大牛市,我们可以预见2021年的投资难度很大,经历了多年的盐碱地的耕耘,希望我们的方法论有能力应对更难更复杂的股票筛选的挑战。
我们的三季报在网上意外走红,始料不及。其实本意是持有人越来越多,我们认为有必要和广大投资者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投资方法论。不过,这也反应出大家对公募基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
市场机会以及我们的应对方式
2020年,市场的风格越来越聚焦于龙头核心资产,市场不断衍生各种理论来解释高估值的合理性。但是,从这么多年来看,无论多么好的企业,估值总是有锚的。很多人认为2021年的收益主要赚利润增长的钱,但是,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太大。毕竟估值是快变量,而利润是慢变量。假定快变量不变,依靠慢变量驱动几乎不可能发生。
历史不断在重演,当年美国漂亮50演绎过相同的逻辑。我们现在翻查当年美国漂亮50的名单,会发现这50家公司大部分今天还活着,而且依然是各自领域中世界最强公司之一。这些公司中出现地雷,以及停止增长的情况并不多。造成它们下跌的最大原因还是过高的估值,使得这些公司很长时间(73年-80年)跑输市场以消化高估值。考虑到未来很长时间的流动性充裕,现在的龙头核心资产出现大幅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大的概率是通过长期横盘来消化估值下降。
美国漂亮50去泡沫化的过程,市场风格从大盘转向了估值更便宜的中盘。我们并不确定A股未来是否会这么转变,但是,现在的确估值分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就当前而言,我们认为在合理估值之上寻找潜在空间较大的成长股是应对未来复杂形势比较好的方式。我们认为市场的机会并不是来自5%高估值的抱团股,更多来自于剩余的95%股票。这里并不是说,剩余的95%股票会有系统性机会,而是机会可能诞生于这些股票中。这意味着未来赚钱难度大大增加,毕竟筛选难度大幅上升。
我们如何从中挖掘机会呢?首先,我们希望这些企业的行业处在时代的风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和地缘政治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未来的十年不同于过往的十年,这都是我们选择行业的时候所必须要考虑的。其次,我们希望企业有较大的潜在市值空间;最后,我们希望企业有强大的生命力。简言之,我们希望在合理估值上洞察未来,希望投资符合产业趋势的具备强大生命力的企业。
除了上述在符合产业趋势的行业中选取优秀的企业之外,我们也会投资具有杰出的管理层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并不一定吸引人,或者企业处于阶段性的瓶颈期,但是,企业管理层愿意为长期的成长做出矢志不渝的投入,管理层有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为未来投入,追求更长远的价值创造。这种企业往往愿意牺牲短期利润或短期增长为更长期的增长铺垫和投入,我们相信这些管理层会未雨绸缪、顺应时代变革。我们会以更长期的心态对待它的成长,而并不会苛求当前利润或增长。
我们希望寻找15-20年前的格力、美的,只是说明我们希望投资企业成长的早中期。但是,成长过程是断断续续的片段连接的,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观察、审视企业的生命力。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为未来10-20年的成长买单。我们努力洞察企业在未来3-5年的潜在增长空间,而更长远的周期评估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因此,我们的估值体系有上限。我们认为,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组织机构和体制都在不断变革,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很难一眼看到企业的终点,企业的生老病死是常态,并不存在那么多基业长青的企业。有人统计过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的18家公司,20年间,只有8家确认了基业长青,战胜了市场和同业。在时代的变革面前,时间不一定有那么多朋友。我们更希望持续观察和评估企业的生命力,在合理的估值范围内分享到成长的收益。
目前符合产业趋势的新兴产业龙头股大多处于相对高的估值状态,甄别难度大大增加。但是,新兴产业一直处于变化中,龙头不一定是定势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产业,通过产业切入的方式提升我们的致胜率。
关于投资中的犯错
从三季度公布的前十大持仓来看,我们前十大某重仓股在当季出现了暴跌。毫无疑问,对我们的组合净值有一定影响,但因为我们的组合是相对分散的,个股暴跌对我们损伤不会太大,这就是为何我们一直坚持多层次的投资组合的原因。但个股暴跌对我们来说也是很痛苦的,有时候黑天鹅事件很难预测,这种情况尤其对我们投资企业成长的早中期更为常见。投资早中期容易有一定的犯错率,我们一直尝试努力降低风险,提升我们的致胜率,让这种事情尽可能少发生。
我们相信,独立个体的生命力评估、多层次的投资组合、行业相对分散可以使我们的组合风险可控,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努力提升选股的命中率,希望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超额收益。
关于基金的策略容量
随着我管理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对不同基金是有明显划分不同策略的,这在三季报中已经有详细的阐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我们现在管理的优选、环保优势、创新成长和成长领航等四个基金是基于企业生命力评估的方法论策略。这四个基金会大量投资在企业成长的早中期,市值从30亿至5000亿不等,市值横跨面很广,组合呈现明显的多层次。我们这种策略容量是相对有限的,需要对规模进行动态关注,努力保持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匹配度。
未来市场的展望
尽管现在投资者的热情高涨,但是,我对2021年的市场是相对谨慎的。我认为,龙头股普遍的高估值导致赚钱难度急剧提升,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于新冠疫情的演变和流动性的变化。然而,这两者又相互作用,新冠疫情越演越烈,直接导致各国央行被迫不断放水,不敢轻易退潮。然而,疫情又对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不断损伤各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天量的放水,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这体现低迷的全社会零售与火热的奢侈品销售。各国的资产泡沫化又进一步加剧,这可能反向制约政策空间,影响2021年的流动性左右摇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率。
另外,新冠疫情让欧美国家的内部矛盾急剧的爆发,这一系列的变化带来内部矛盾的转移,我国经济和政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世界过去的一些定势格局在发生改变,曾经熟悉的全球化进程或许阶段性的出现暂停或逆行的趋势。外部的政治局势或许也会带来局部的黑天鹅事件。
时代背景发生急剧的变化,中美之间的科技制约与反制约将会成为未来十年的主旋律,中美再也不回到过去,竞争与冲突可能是常态,科技奋进成为唯一的崛起路径,这是全新的时代。尽管前路充满荆棘和坎坷,我们唯有相信国运昌盛,相信中国人集体的智慧一定能攀登科技高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的机会更多出自科技股。但是,可能与以往不一样,这次更可能是硬科技作为主导力量,而非互联网。
互联网是史上增速最快的行业,打破了旧的渠道,大幅提升了商品流通、信息沟通的效率,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补贴倾销、捆绑销售、流量垄断、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过去,每一波科技浪潮都会改变世界,然后受到监管。互联网已经生长成世界的一部分,随着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垄断问题,监管政策不断推出,互联网正式进入强监管的年代。从过去银行进入强监管的过程可以预判强力监管互联网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这对互联网巨头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再看好互联网。监管打破垄断对创新并不一定是坏事,可能刺激更大范围的创新。美国的反垄断史证明了,规范IBM对于个人电脑的垄断,极大地加速了PC生态的发展;迫使微软放弃对软件的捆绑销售,也促使了Google、Facebook等新兴巨头的崛起。虽然现阶段而言,强监管对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可能又因此促进了新的创新,又诞生一批新生的互联网公司。整体而言,我们对互联网进入强监管时代保持谨慎态度,但是,变化并非坏事,可能衍生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时刻关注且努力拥抱互联网。
我们未来最看好以下几个方向:电动智能汽车、半导体及自主可控、军工、创新科技产品与中国品牌的崛起。
电动智能汽车
过去40年的技术革命,本质上都是计算机革命的延伸。计算机相互的连接让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连接手机让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过去两次改变世界的革命。2020年,计算机连接汽车带来的智能电动车革命已经悄然发生了。与以往的革命不一样,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在起步阶段就具有全球竞争力,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不仅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足够大的产业规模,全球的汽车品牌都在中国寻找供应商。随着华为全面入局汽车,更将全面提升中国车企的智能化水平。华为的入局也将全面加速中国电动智能化的进程。电动车是中国少数在爆发初期就具备产业链优势的行业,我们可以清晰预见中国产业链公司可以充分分享这次大浪潮红利。
这或许是我们未来十年见证的少数十倍以上量级的产业机会。这或许将开启中国汽车品牌正式走向世界之路。过去,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一直被压制在15万元及以下的市场,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上正式进入利润最丰厚的20-50万元的市场,打破过去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这个价位段的垄断。
诚然,无论中美的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在过去一段时间都实现了巨大的涨幅,整体估值都非常高。我们认为未来的表现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但是,这种时代的革命产业的泡沫化将是常态。虽然我们之前也一直谈担忧高估值,更多担心的是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的高估值,然而,对于婴儿期的行业,泡沫将会是常态,长期潜在市值空间才是我们衡量泡沫的标准。我们敬畏泡沫,但是,也不会因为局部的泡沫而拒绝拥抱一个时代。
半导体及自主可控
华为在8月中旬遭遇全面制裁,海思半导体被迫走向IDM,新冠疫情和华为被制裁都对半导体的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半导体的自主可控加速前行,这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充满困难的阶段,同时对很多企业而言又是充满机会的阶段。中国半导体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并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认知产业,做出前瞻性的判断。
中国各行各业的自主可控全面加速,自主可控不局限于半导体,还包括软件、新材料、高端仪器仪表等。
军工
当今的世界格局,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且复杂的变化,“去全球化”、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新冠疫情、中美之间的摩擦带来各种变数,这些变数都会刺激军工的加速发展。军工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不战。在冲突与摩擦的大背景之下,军工的加速发展是必然的。
创新科技产品与中国品牌崛起
中国企业会逐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新,中国的科技和消费品牌将会逐步走向世界舞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微笑曲线的中间点向两边延展,深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打造,获取价值链条里更丰厚的一段。过去这样的企业更多地诞生在家电、食品饮料等相对而言制造壁垒比较低的行业,但未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机器人、电动车、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高精尖领域也打造出全球性的品牌。
当前,不少热门行业和公司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泡沫化。我们相信再好的行业与公司都是受万有引力牵引的,不可能没有估值锚。在泡沫面前,我们始终保持敬畏心态,重视潜在收益与潜在风险的评估。但是,我们也不会因为局部的泡沫而拒绝拥抱一个时代。毕竟泡沫依然是局部的,估值分化到了历史的极点,我们相信未来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机会。面对百年不遇的变局,资本市场势必动荡加大,面对未来的大风浪,我们努力把稳船舵,破浪前行。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2020年4季度,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6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1%。
2020年4季度,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5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