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A

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001224   混合型

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A(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001224 混合型    数据更新时间:2025-04-18

最新净值(元) 累计净值(元) 最低投资额
2.436 2.436 1000元
  • 投入1万,近3年收益情况(元)
    今年以来 两年以来 三年以来
    ¥16.00 -¥828.00 -¥1315.00
  • 收益率(%)
    近1月 近3月 近半年 今年以来
    -11.06% 2.56% 2.09% 0.16%

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A 2022 中报

时间:2022-06-30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我们在2021年报中也表达了对2022年需要降低预期的看法:“首先在稳增长的背景下,肯定是伴随着流动性的宽松和宽信用,这种情况,那么市场从指数层面应该不会太差,是一个下有底的状态;另外,流动性也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这是有利于市场估值扩张的,对于成长股比较友好。从上市公司业绩层面来看,我们测算2021年的全部上市公司扣金融的增速约30%以上,但是在2022年,增速会下降到4%,业绩增速会显著压制市场的表现,2022年基金经理预期管理产品收益率也应下调。”但是2022年1月市场的调整幅度依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产品业绩表现很不理想,回撤率也较高。
我们回顾今年一季度的行情如下:市场下跌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4日至2月14日,市场处于一路下行的状态,成长风格显著调整;2月14日至3月1日,成长风格出现了快速的反弹,因为1月除了房地产数据比较差外,社融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虽然俄乌战争在2月24号爆发,但是投资者并不十分担心,认为战争的冲击是极短期的,社融的拐点出现支撑市场的反弹;3月1日至3月15日,创业板进入快速下行周期,核心的触发因素包括通胀预期的大幅上升,疫情的再度升级以及中概股的担忧;3月16日至3月31日,金融委开会稳定政策市场预期之后,中美视频会晤之后,中美关系预期有所企稳,市场有所反弹,但是反弹后再度回落。
尽管我们在去年12月底对持仓做了部分均衡化,也增配了部分消费和稳增长的板块(约20%仓位),我们也减仓了去年比较强势的新能源、军工等方向,但是我们加仓了计算机方向。年初我们主要的仓位依然在成长方向(新能源、科技、军工、计算机)(约60%仓位)。我们并没有及时通过降低仓位和结构调整(重仓低估值价值股)的原因如下:
我们没有充分深刻体会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并没有在1月的时点对于美国紧缩对于A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重视,同时对于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的市场应对经验不足,以及俄乌战争爆发伊始,并没有充分预期这场战争引发的后续能源价格上涨,制裁等情况对市场的冲击。
站在2021年底,我们认为在两会前,政策都是偏积极的,流动性也是偏宽松的,美国的紧缩也没有开始。现在看来,市场在提反应未来的担心,跟去年春节后一样,去年提前反应是通胀起来后流动性收紧的预期。
今年和去年背后的原因有所不同,去年是没有国内经济的因素,今年面对的是国内经济下行,政策托底,但是大家对政策的这种预期总是,没有出现那种大水漫漫,或者就是说在12月31号之前是觉得低于预期的,但实际上我们后来看到其实央行也是降息了,但是投资者只是觉得“暖风习习”,政策太过于温和。1月国内奥密可戎疫情再度增多,多地防疫政策再度升级,1-2月的房地产销售数据披露后,加剧了很多投资者对于经济悲观情绪。我们认为不能对于经济过分悲观,刺激经济肯定不会像以前一样走老路,大水漫漫,肯定都是围绕着转型来做,这也是我们依然认为能源改革,科技自主可控等相关领域依然维持乐观。
二季度市场呈现大幅波动,上证指数从3252.2点跌至2863.65点后反弹至3398.62点,创业板指从2659.49点跌至212.32点后反弹至2810.60点。
四月以来市场走势受到内外四个方面的影响:1.国内疫情管控;2.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3.联储加息缩表带来美债上行压力以及美股调整压力;4.俄乌战争引发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进而加剧全球通胀压力。
4月底和5月初两次政治局会议后,我们认为一切在慢慢变好,最差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如果5月两大重要城市社会面清零,那么6月开始全国将进入稳增长政策执行的高峰期。我们认为市场会有反弹,如果乐观的话上证指数能修复4月以来的跌幅。对于市场而言,3000点有望成为市场的底部。操作上五一假期后我们增配了部分新能源、消费医药和电力股。
总理召开稳经济大盘会议后我们认为短期国内可以期待的好转存在于2个方面:
1.国内恢复至疫情前的常态,物流以及供应链恢复;
2.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下,赋予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发展,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达到全年的增长目标。
5月阶段1的信号逐步落地,阶段2的逻辑逐步展开。市场风险偏好企稳的初期超跌反弹股是反弹的核心力量,疫情中受损的长期逻辑强的成长股也是反弹的主要方向。
进入6月,A股将延续此前的上行趋势,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正式回到复苏周期。交易复苏以及通胀成为下一阶段核心策略。由于前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持续投放,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银行间利率和理财产品利率加速下行,对A股估值产生正面支撑。五月开始,新增社融增速走高,在基建和制造业的拉动下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加上去年下半年盈利基数明显降低,A股盈利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明显改善,进入上行周期。随着中国经济预期改善,尽管美联储开启缩表并持续加息,但是人民币有望保持相对强势,吸引外资流入。基本面和流动性的改善,使得A股将会保持相对强。
展望业绩,多数行业二季度业绩呈现同比增速为正,环比增速下降的状况,同比增速环比增速均为正的板块较为稀缺,如通胀产业链,光伏,机械,军工,部分医药股。
回顾上半年的操作,我们反思如下:
我们做对的地方:
(1)我们在1-4月市场大幅调整过程中进行了减仓的操作,而且大幅降低了持股集中度;
(2)我们在市场跌至3000点附近时逐步加仓,并且在市场下跌最剧烈的阶段依然坚守了成长仓位,并在4月底加仓成长方向近20个点。
我们做错的地方:
(1)年初稳增长板块配置比例较低,春节前提前兑现稳增长标的;
(2)稳增长标的的选择上也发生了错误,我们配置以家电为代表的消费股作为稳增长的标的;
(3)我们配置的“数字经济”为主题的计算机板块大幅回撤,并且出现业绩显著低于预期的情况;
(4)我们配置的电子板块业绩并未出现低于预期情况,但是市场担忧未来经济不景气引发电子产品等商品销售不景气,在“担忧”下,电子板块估值巨幅波动。不仅仅是电子板块,很多制造业板块估值的波动幅度也巨大,这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给标的锚定合理的估值水平必须结合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预期展望。
(5)控制回撤与承受波动:去年9月开始,市场的赛道标的呈现大幅波动的状态,主要原因有:一是赛道方向的标的虽然景气度没有变化,但是从静态估值看已经偏高;二是公募存量资金的仓位和行业集中度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三是量化基金的跟随策略对市场造成越来越明显的助涨杀跌特征。去年底公募总规模超过25万亿,私募超过20万亿。去年能取得超额收益的基金,基本都是重仓成长方向的基金,持股集中度比较高,年初新发基金大幅低于预期,机构重仓板块没有资金接续;过去一年市场的增量资金过度集中在量化基金,而量化基金实际是跟随策略,与公募基金的持股有一定的重合度,这样相当于进一步放大了热门赛道股集中度高的特征,作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对市场造成越来越明显的助涨杀跌特征。此外大量固收+等绝对收益目前产品有止损线,私募产品也有止损线,市场在调整初期,大家可能以为是小幅波动,但是止损盘带来的负向反馈,以及稳增长和疫情复苏板块对资金的持续吸引,导致去年热门赛道板块的调整幅度在短期内大幅超出预期。在去年中到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调整中,沪深300指数回撤超过30%,创业板指数的回撤率超过40%。我们投资的标的和机构重仓股重叠的标的越来越多,产品净值的波动率也随之提升。面对巨幅波动的市场,我们只能通过深度的研究筛选出能够经受住波动的考验,趋势向上的标的,并通过紧密的跟踪不断验证我们的判断。
(6)周期股的功课:我做基金经理的时间并不长,交易通缩的时间居多,交易通胀的时间偏少,对于周期股的交易经验不足。过去两年,我们高度重视“双碳”,但是我们的精力基本都投入在新能源一边,我们此前没有对全球对于传统能源资本开支不足的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对于传统能源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今年战争爆发的伊始,我们也错误的认为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会很短,也没有预判到这场战争对能源价格的影响会如此大。我们去年买入锂矿标的,股票价格走势和商品价格走势大幅背离,也一度使我们非常之困惑。今年上半年我们也参与了部分钢铁和水泥标的,从过去一年煤炭股、锂矿股、油气股、海运股、油运股以及包括养殖股的走势表现,也不断鞭策我们去深刻理解商品供求关系趋势、商品价格本身,行业格局、商品价格维持高位时间共同作用下周期股的股价走势,以便我们能在未来能更好地把握周期股行情。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3.195元,累计净值为3.195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4.3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未来A股将延续此前的上行趋势,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正式回到复苏周期。交易复苏以及通胀成为下一阶段核心策略。由于前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持续投放,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银行间利率和理财产品利率加速下行,对A股估值产生正面支撑。五月开始,新增社融增速走高,在基建和制造业的拉动下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加上去年下半年盈利基数明显降低,A股盈利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明显改善,进入上行周期。随着中国经济预期改善,尽管美联储开启缩表并持续加息,但是人民币有望保持相对强势,吸引外资流入。基本面和流动性的改善,使得A股将会保持相对强,基金经理对结构性行情的把握仍然是未来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服务热线:

400-001-1566

周一至周五: 8:00-19:30

一路财富公众号
官方微信群 随时享福利